《葉圣陶教育名篇》讀完了,書中的教育精髓將伴我走向今后的教育生涯。葉老先生富有啟發的教育理念將指導我的教學,讓我越走越遠。
葉老先生在與教師的對話中,多方面介紹了提高寫作的方法,也向我們介紹了“教師下水”的經驗及建議,為我們的習作水平的提高起了重要的作用,也為我們的習作教學提供了方法。
多年來作文教學一直是教師們探討的話題。我覺得最關鍵就在于激發孩子們的寫作興趣,調動孩子的寫作積極性,那么多讀書將是最有效的方法。
古人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猶有神。多讀書可以彌補學生體驗生活的不足,使他們間接地獲得許多生活材料及對生活的感受,還可以博采眾長,多方面地學習別人的寫作方法和技巧。當然讀什么書,怎樣去讀很關鍵。如果讀書的時候不做詳細分析,對文章的寫作技巧只有大致的了解就不好。相反讀書時認真思考,看看主題是怎么表現的,結構是怎么安排的,語言是怎么運用的,讀后還把 這些記在本子上,時常溫習。這樣就可以獲得好的寫作方法和技巧,使之向“深”的方向發展。
《語文課程標準》規定,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45萬字,要讓學生廣泛涉獵,厚積薄發。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越是學習成績 不好的孩子越是應當多讀課外書。每本書、每篇文章,都為讀者展現出一個嶄新的天地,使他們開眼界,長知識,受熏陶。
為了使學生養成愛讀書、多讀書的習慣,我從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開始,結合閱讀課文向學生推薦課外讀物,在班會上交流讀書心得或精彩片段選讀活動,向學生介紹古今中外愛讀書的典型事例,介紹名家名篇,或根據學生不同的愛好,分別向他們介紹各種讀書方法,以此培養學生的讀書興趣。同時還結合我校開展的課外活動,組織學生開展故事會、朗讀比賽以及“我最喜愛的一本書”等活動,久而久之,學生愛讀書、多讀書的習慣逐漸養成。
經常給孩子們營造讀書的氛圍是養成讀書習慣的關鍵,讓孩子的內心世界不斷受到讀書意識的提醒和沖擊,才能在孩子的腦海中留下烙印。我們學校多年來一直以打造“書聲郎朗,翰墨飄香”校園為特色,一系列的讀書活動精彩分層。孩子們一走進校門,馬上就會被一股濃濃的書香氣息所包圍。班級的圖書角裝滿孩子們喜歡的好書,學校圖書館定時開放,供師生閱讀。好書的影子隨時闖進學生的生活,好書的聲音時刻縈繞在學生的耳際,耳濡目染中,學生漸漸地就把讀書當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學生的寫作水平也大幅度提升。
孩子看書有個特點,喜歡看熱鬧,很快地翻,哪兒熱鬧就看看,沒熱鬧就過去。這樣他對書的理解是不夠的。我就引導孩子做讀書筆記,做到“不動筆墨不動書”。我們可以要求孩子讀書時,順手記點什么,慢慢地孩子就會形成記讀書筆記的習慣。我建議讓孩子建立一本讀書筆記,也不要求快,也不要貪多,并讓他們把讀書筆記的內容互相交流,看誰的讀書筆記有創新、實用,互相學習、借鑒。盡可能多的寫,每天都寫,如果可能的話,每天寫幾次。你寫得多了,也就寫得好了;寫得多了,寫作水平就提升得越快。
良好的讀書習慣,是提高寫作水平的基礎。讓孩子們從熱愛讀書和主動讀書開始,做一個“下筆有神”的讀書人。(西林小學 侯玉華)
(來源:金林區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