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好人事跡展(四)
為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梳理基層道德實踐中涌現的先進典型,營造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濃厚氛圍,引導公民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持續開展“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2020年第3季度線上“伊春好人發布儀式”于今日正式啟動。
歷經風雨 以德彰顯大美


劉桂霞,女,1969年12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國家稅務總局伊春市稅務局老干部科科長。
劉桂霞,女,1965年12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國家稅務總局伊春市稅務局老干部科科長,多年來,她與愛人相知相攜,照顧老人,培育子女,關愛親人,履行職責,敬業擔當,奉獻社會,用真、善、美講述了最美家庭的孝老愛親故事。
孝悌為本,最美的守護是照顧老人時的不離不棄。尊老愛幼,最美的付出是困苦時刻的無私幫助。以愛相守,最美的執著是與子偕老時的共擔風雨。在女兒、兒媳、愛人、姑嫂、長輩的多重家庭身份中,劉桂霞傾其所有為家人送去安慰與溫暖,以己之力詮釋了小家大愛的真正含義。
對待父母公婆,劉桂霞是義無反顧的。年輕尚未結婚時,為幫母親照顧患腦梗的父親,劉桂霞放棄了留在哈市工作生活的機會,義無反顧地回到父母身邊,和母親一起照顧父親;楹蟾呛蛺廴艘黄鹬鲃右蟀岬礁改缸√,照顧生病的父親,請醫送藥、生活起居,她盡心照料,讓生病的父親享受到了溫馨的晚年生活。然而,剛送走父親不久,婆婆又查出了肺癌,她來不及喘口氣,就擔負起照料老人的重擔,尤其是婆婆患病后期臥床,她更是整日整夜地陪在床邊,事無巨細,處處考慮,主動承擔婆婆的治療費用和后事辦理。在照顧婆婆期間,她因勞累致使心臟病復發,雖做了射頻消融心臟手術,為了不讓婆婆擔心,術后她沒來得及多休養就回到老人身邊繼續照料。悉心的照料讓病中的婆婆無比安慰,彌留之際她緊緊地握著劉桂霞的手說“這一輩子很知足,很滿意!”
對待兄弟姐妹,劉桂霞則是義不容辭。90年代初,正值林業經濟轉型的困難時期,林業職工在特殊時期經常幾個月不開工資,劉桂霞所在稅務部門是中直單位,工資能夠正常發放,但也僅是微不足道的100元。她和丈夫就商量著把100元的工資分成三份,一份用于自己家3口和母親,一份供養婆婆和兩個小姑子3口人,剩下的40元要隨時應付兩個家庭的不時之需,那段日子一切的家用都要精打細算,甚至孩子的奶粉錢都要按勺算計,而她硬是靠著100元的工資讓兩家7口人熬過了一年多的艱難期。作為姑姑,她供養失去父親的侄子念軍校;作為長嫂,她還操持著為兩個小姑子置辦嫁妝,操辦婚事;作為長輩,她時刻關懷下一代,外甥女因患孕高癥導致孩子尚未發育好早產,在醫生診斷生存的希望很小不報希望時,她日夜守護在病房,時刻關注孩子狀況,連續一個多月,將孩子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可以說是用愛的守護創造了生命的奇跡。
對待愛人孩子,劉桂霞更是不離不棄。2003年7月8日,伊春市伊美區新欣小區突發爆炸案,時任伊春市公安分局消防科副科長的愛人楊家春在抓捕過程中因犯罪嫌疑人引燃了汽油和煤氣罐,不幸受傷,盆骨骨折,三度燒傷。因燒傷免疫力低下,后遺癥逐漸出現,丈夫多部位出現嚴重腫痛,生活不能自理。近一年的時間里,她帶著丈夫四處尋醫問藥,來診脈的醫生說丈夫已經心衰腎衰沒有治療希望了,不給用藥,劉桂霞就一遍遍求著醫生“死馬當活馬醫”,醫生才同意給加大用藥劑量。在那段近乎絕望的日子里,劉桂霞每天早上給丈夫做藥浴、按摩足底,照顧母親、孩子,堅持了三個月后,丈夫終于有了輕微的活動能力。她又馬不停蹄地帶著丈夫去北京療養治療,因為藥物價格昂貴,再加上病情時常反復,甚至一度危重,丈夫擔心自己的病治不好,還讓家里背上沉重的債務,想放棄治療,劉桂霞一邊反復勸慰丈夫,一邊背著丈夫四處向親屬朋友借錢湊醫療費,把所有的苦和難都一個人承擔下來,把所有的淚和辛酸都默默地藏在心里,一個人用堅強和樂觀支撐了家的希望。真誠的付出終有了回報,丈夫經過治療終于轉危為安逐漸好轉,憑借著對家庭、對愛人的執著,這個家再一次創造了生命的奇跡。
幸福是一起走過艱難困苦的從容,是默默無語相伴一生的美麗,是良好家風代代相承的恒久歲月。在生活的故事里,劉桂霞都把責任和擔當作為信條,用相知相守、相扶相攜,生動詮釋了家的深義,寫下了平凡之家最美的動人詩篇。
為愛堅守 用真心堅守崗位


薛艷,女,1973年3月出生,中共黨員,友好區康樂養老院院長。
薛艷原是做木材生意的,但是隨著天保工程的不斷推進,木材停伐,生意慘淡,這時她經過慎重考慮決定轉型,多做一些對社會有幫助的事情。她的目光漸漸的轉向了養老事業,F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年輕人常年在外打拼,有些家庭的老人就成了空巢老人,看著老人們的臉龐,薛艷陷入了沉思;蛟S,自己能為這些空巢老人做事情,那就是建立一所與眾不同、獨具特色的養老院,她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做的。
為了給老人們提供一個更好的生活環境,薛艷在周邊建了涼亭、魚塘和蔬菜種植區,在房前屋后建立了果園,規劃種植了藍莓、沙果、李子、葡萄、櫻桃和草莓等水果,這樣,老人們不僅可以在果園散步、采摘,還可以吃到純綠色的健康蔬菜和水果。為了使老人們有更多的娛樂,養老院中設立了臺球廳、游藝室、健身器材,同時為他們準備了麻將、撲克、象棋、跳棋等傳統娛樂項目。為了保證老人們的身體健康,養老院安排了專業人員每天早晨帶領老人鍛煉,晚上教他們健身操。為方便老人們購物,養老院還設立了超市,讓老人們晚年的生活更豐富多彩、幸福感更多。
養老院中有的老人臥病在床,需要人喂飯端藥;有的老人行走不便,需要人攙扶起居;有的老人性情孤僻,不善言辭。而且老人們的受教育程度低,加上他們大多是沒有成家或中年喪偶喪子的人,孤獨生活習慣了,一時難以適應。面對這樣的情況,薛艷并沒有退縮,而是憑著自己的一股熱情,吃苦耐勞,幫助老人們克服各方面的困難,盡快適應這里的壞境,融入到這個大家庭中。
六年的養老院工作,讓她嘗盡了其中的酸甜苦辣。面對這個特殊人群,薛艷總是想盡各種辦法去感染他們,這雖是一種“無聲的教育”,卻能達到勝有聲的效果。她從來沒有節假日,每天都住在院里,什么活都干,無時無刻不記掛著老人們。不管平時工作怎么忙,她都會抽出時間,陪老人聊天解悶,了解每個老人的過去,從交談中掌握老人的思想動態,并一一記下來。每當天氣變換,她會及時提醒老人多加衣服;每當老人身體不適時,她總是第一時間趕到老人身邊虛寒問暖,端水遞藥;每當老人外出時,她會囑咐老人要注意安全,早去早回;每當老人遇到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情時,她會想盡辦法,耐心開導,使老人開心釋懷。
這么多年來,她的汗沒有白流,她的青春年華沒有虛度,因為老人們也已經把她當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了。她用自己樸實平凡的語言和行動換來一陣陣感動,再把感動化成力量堅守在養老院這個默默無聞的崗位上。
(來源:伊春市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