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好人事跡展(三)
為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梳理基層道德實踐中涌現的先進典型,營造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濃厚氛圍,引導公民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持續開展“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2020年第3季度線上“伊春好人發布儀式”于今日正式啟動。
一心為村,甘于奉獻


王鵬飛,男,1988年2月出生,漢族,預備黨員,嘉蔭縣常勝鄉勤檢村村委會主任。
2013年8月,當洪水無情的襲來時,他所在的村子200多坰土地全部被淹了,僅剩壩外的土地,而當時的水位還在不斷的上漲,有的地方已經漫過河壩,眼看即將收割的糧食就這么沒了,許多村民留下了眼淚。他也是農民,深知農民的不容易,因此,絕不能看著辛辛苦苦種了一年的糧食就這么沒了,一定要把損失降到最低。于是他立即請示鄉黨委政府領導,經過政府領導批準,在保證人員安全的情況下,他帶領村民和他一起上壩護壩,由于交通不便,他就開著自家的拖拉機拉著本村村民和鄰村村民,一起上壩護壩。他們利用沙袋筑牢堤壩,一個沙袋接著一個沙袋的被搬到了大壩上,就這樣,他們把本該在8號就漫壩的洪水擋到了21號,他們在壩上干了整整13天,他們日夜奮戰了13天,可最終還是沒有擋住洪水,大壩還是決堤了,但是經過他們13天的努力,讓糧食的損失降到了最低,為村民保住了一些盼頭。
三年間,他始終將村民的大事小情放在心上,幫助村民解決困難,村民們擁護他,相信他,再次選了他當村主任,而他也成為了村里第一個連任的村主任。村中的紅白事,他都會早早的去幫忙張羅,忙前跑后。村民家中有困難,他就會去幫助解決困難。每次山上發生火災需要他的時候,他會帶領村民義無反顧的走在前面。他在幫助和服務村民的過程中體會到了自身的價值,用他的實際行動踐行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作為預備黨員的他時刻以一名黨員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他深刻的認識到不僅要在組織上入黨,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真正入黨,只有這樣才能永葆共產黨人的先進本色和純潔底色。因此,他在工作之余經常認真學習思想理論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論水平和思想覺悟。為了能夠更好的服務村民,他經常下到村中進行走訪,了解村民的實際需要和面臨困難,他能夠解決的,就會立即解決,解決不了的就會聯系相關人員盡量解決。他始終將黨“全心全意為人服務”的根本宗旨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無私的為群眾服務,默默地為全村做貢獻。
白衣天使 為愛前行


鄔存秀,女,1989年12月出生,漢族,2010年畢業于伊春衛生學校護理專業,同年進入鐵力市人民醫院工作,現任綜合病區護士長。
2020年2月12日,鄔存秀跟隨黑龍江省第三批援鄂醫療隊,來到湖北省孝感市應城中醫院,成為一名光榮的“最美逆行者”。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示了“白衣天使”的偉大形象。
主動參戰,沖在一線。新春佳節,新冠肺炎疫情爆發,鄔存秀聞令而動,大年初二便返回工作崗位。為了更全身心的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當中,她將剛滿20個月大的兒子送到父母家,每天早七點就到單位,開早會、查房、清點物資,既要避免防護物資的浪費,又要使科室醫護人員的防護用物得到保證,同時還要檢查每位醫生護士防護物品的穿戴,保證其正確、規范。
醫者仁心,無畏逆行。當聽說上級要選派三名醫護人員去湖北孝感支援的消息時,鄔存秀決定報名。和同為醫生的丈夫溝通后,丈夫對她的決定表示堅決支持。為了不讓家里長輩擔心,鄔存秀瞞著雙方父母報了名。然而2月11日上午,鄔存秀的父母還是在朋友圈上看到了自己的女兒即將支援一線的消息,他們既自豪,又擔憂,最終還是對鄔存秀支援孝感表示同意,他們希望女兒能夠輕裝上陣,在保護好自己的同時,打贏這場抗擊疫情戰役。
直面風險,攻堅克難。在孝感市應城市中醫醫院支援的39個日夜里,鄔存秀一直工作在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第一線。每天她都要穿著不透氣的防護服,戴著三層橡膠手套和其他防護裝備,在全副武裝的狀態下,在病區里不停的忙碌好幾個小時。為了不浪費防護用品,同時也為了節省時間,鄔存秀每天都要穿著尿不濕,而且從穿上防護服起,就不再吃飯喝水、不再上廁所。嚴密的防護使她呼吸困難,臉上都是勒痕、層層手套使她的手有些麻木、高強度的工作使她雙腿酸疼,渾身散架似的。雖然工作期間很辛苦、很累,但一想到能給這些患者帶去希望,鄔存秀覺得再多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忘我付出,用愛關懷。當鄔存秀第一次走進病房,她的心里多少還有些緊張,但當真正面對患者,為患者進行各項護理操作的時候,她的內心反而平靜了下來。從穿上防護服、拿起醫療設備的那一刻起,她就是一名專業護士,扎實的專業素養讓她忘記恐懼,勇敢又堅定。在她接觸的患者中,有老人、有年輕人,很多人講的是湖北方言。盡管在語言交流上有些困難,但鄔存秀還是能從他們的眼神中讀出患者們對生命的渴望和對醫護人員的信賴?吹揭慌忠慌颊卟∏楹棉D,或轉到輕癥病房治療,或恢復健康高高興興出院,鄔存秀和她的同事們都衷心的為患者感到高興。
鄔存秀參加工作至今,苦過、累過、彷徨過,但每次都沒有改變自己心中永恒的誓言,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她憑借自己強大的意志力和無私的奉獻精神,幫助了許多新冠肺炎患者成功康復,為“白衣天使”這個神圣的稱號,抹上了一道圣潔的光輝。
汗水織錦繡 掃帚繪丹青


信秀梅,女,1973年4月出生,漢族,現任嘉蔭縣環衛處公廁保潔員。
信秀梅自從業以來始終堅持“熱愛本職、禮貌待人;文明作業、規范服務;勤于保潔,加強管理”的職業道德規范,認真做好公廁日常保潔和管理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留下了閃光的足跡。
樂觀向上,盡職盡責。2010年12月,信秀梅從商務酒店調入環衛處工作,這對她而言是個不小的挑戰,現在的工作性質與原來的工作性質有較大的差別,但是她始終堅持將做好本職工作作為人生的不懈追求。從她當上環衛工人的那一天起,便立志做一名優秀的環衛工人,因為在她的心目中,環衛工人是城市的美容師,環衛工作更加貼近百姓的生活,關系著城市形象,非常值得去為之奮斗,為之奉獻,她以環衛為榮,以環衛為家。
不怕吃苦,無私奉獻。每天清晨,當人們還沉浸在夢鄉時,她就已經來到了大街上,揮舞著手中的掃帚,開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道路清掃保潔工作,是環衛工作中最苦、最累、最臟的一個工種,過去沒人愿意干,也被人看不起,但她沒有說一個“不”字,把領導安排給她的每條街道打掃得干干凈凈,對烈日她沒有皺眉,對風雨她沒有躲閃,她始終堅守在工作崗位上。進入秋季落葉期,一陣風后,路面到處是樹葉,她總是揮動著大掃帚將一堆堆樹葉及時清掃裝運走,以保持路段衛生干凈整潔。環衛工作雖然苦,但一身汗水換來一片清潔,她感到這是世上最有意義的事情,這也是支撐她干好環衛工作的不竭精神動力。
技術熟練,業務過硬。因工作需要,2016年信秀梅同志被調到公廁擔任保潔員,新工作崗位、新工作內容,她沒有退縮,面對新問題她不泄氣、不動搖,虛心向老同事請教、學習,特別是有關公廁清掃保潔作業技巧,回家還利用休息時間,苦練刷洗技術,從而不斷提高工作效率和廁所保潔質量。不久后信秀梅練就了一套公廁保潔作業又快又好的基本功,保潔公廁時,她總是彎下腰一點一點地把便池沖洗干凈,沖不掉的污物,用刷子刷,用潔廁劑洗,不行就用鐵抹布一點一點蹭,為的是不留一點污漬;若公廁堵塞積污,還自己疏通,最大限度的保證公廁衛生整潔清爽。
態度謙和,任勞任怨。為了使公廁環境衛生保持整潔、干凈,她堅持每天巡回檢查保潔,一天來回3至4趟,每趟用時2小時左右,她總是對那些不文明行為進行耐心細致的宣傳教育,有時還要受氣挨罵,但是她從不生氣,也不放棄,她堅信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總會換來市民對環衛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她總是說:“城市衛生靠我們大家來維護,單位把任務交給我,就應向單位、社會負責,給老百姓一個干凈如廁環境!
積極肯干,追求進步。環衛行業雖然平凡,但要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跡很難。而信秀梅同志卻時常用“寧愿一人臟,換來萬家潔”的環衛精神激勵自己,完善自己,把自己的青春歲月都奉獻給環衛事業。她在思想上積極要求進步,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隨著思想政治素質的提高,工作上也更加積極努力。在日常的工作中,她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不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烈日高溫,常年如一日的忘我工作,大部分時間都在工作崗位上,沒有太多的時間照顧自己年邁的父母,她這種敬業精神得到了領導和同事的好評,在歷次的衛生大檢查和創建活動評比中,她都以出色的成績為我縣的環境衛生增添光彩。
雖是只是一名普通的環衛工人,但信秀梅樹立了環衛工人的良好形象,她以身作則,在做好本職工作外,積極參加單位組織的各項活動,把單位提出的“城市不干凈,我們臉無光”,“環衛是我家,搞好靠大家”等口號熟記于心。雖然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跡,也沒有驚人的壯舉,但她卻默默無聞的奮戰在環衛工作的第一線,把青春年華無私地奉獻給了執著追求的環衛事業,為建設富裕美麗幸福新嘉蔭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來源:伊春市文明辦)